Thursday, March 13, 2008

屋椽底下的人际关系

Posted by Picasa儒家伦理的“五伦”核心内容是指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没特别提到婆媳关系。在封建社会里,妇女地位低下,被视为男子的附属品,一切都得听丈夫的,对婆婆公公言听计从,逆来顺受,似乎理所当然。故在那个年代,媳妇受婆婆虐待或不公平对待是常发生的事。随时代的进步而改变,不知何时开始,婆婆的权威再也不能迫害儿媳了,人说风水轮替,现代作为晚辈的媳妇形象不再听话温顺,稍不满意,还会处处跟婆婆对着干,管你甚么传统伦常,把整个家颠覆得天翻地覆又如何!儿子身在婆媳恶劣关系中成了’夹心人‘,母亲心疼,惟有甘拜下风,息事宁人。两代关系恶劣至此,情何以堪,究其原由,说是由于现实功利思想造成,也不为过,这也是为何新加坡需要通过立法,可将遗弃双亲者提告法庭;当今华人社会,尊老爱幼的美德不是没有而是日见式微了;所谓尊老爱幼其实就是这种双边人际关系,双方都要承认对方平等的地位,有了这样的基础,相处才能和睦起来,如有一方的思维,以自己為中心的處理事端,何以和睦融洽,就更甭说相处了。我认为和谐融洽的相处除了需要真诚的相待,更不能缺少感恩和包容。

有朋友夫妻二人,有子有女有孙,由于惟一儿子难为婆媳间的夹心人,而另筑新巢。女儿出嫁后,曾邀同住,但住了没多久又搬回老屋,多次问其原由,才说是住得不自在。原来其女婿有洁癖,使他起住言行都处在战战兢兢的氛围中,由于我这朋友出身于乡间务农世家,长期工作于臭气熏天农场,对生活中的一些卫生要求上难免表现得粗枝大叶,对着一个讲究卫生的女婿,叫他如何住得自在!虽则女婿表面谦恭,却掩盖不住其眉宇间眼神里嘲谑之色。一些身体语言不自觉的歧视表现,一种令人窒息的自我的优越感,象巨人般的俯视神气,更加深之间的隔膜。套一句俗语:"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还是自家住得最舒服,无拘无束,穿着‘孖烟通’从前院走到后院,凉快又不走光,空间又大,气流通畅,唯一缺点可能是有碍市容吧了!

媳妇和女婿都是外人,英文可翻译为‘ALIEN’,好象外星人也如此叫。以我的理解,在女婿的家,他就是ALIEN,在他自家,媳妇就是外星人了。总的来说,这是如何相处的问题,但如果儿女选择独立自主,另结爱巢,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充其量在过年过节团聚时互忍几天。如家以‘忍’维持表面的和谐,难免亲情关系最终破裂。为何不能以包容的心胸度量来处理一家人的关系呢!说到包容,谈何容易,更有甚者,视女婿如殺父仇人,为得是女儿爱上了一个离过婚又年长十多岁的男人,说穿了就是不能接受女儿以黄花闺女之身下嫁一个事业平庸的老家伙。闺女虽具至孝的傳統美德,不敢明逆父母,可是千金难买真情爱,为了顾全与父母的关系,惟有将此真挚的忘年情延续地下。这样的关系维持多年,周围亲朋好友无所不知,父母亲也不可能一无所知。或许是碍于颜面,又或许是为了坚持拒绝这样的现实,整个家庭始终对此缄默不语,无奈和遗憾就如此无声无息的进行着…。这件事使我连想起杨振宁和翁帆的忘年恋,民众面对82岁老头和28岁女孩的婚事,已经开始学会理解和宽容了,为何还有人停滞不前呢!

曾經有人請示證嚴上人:“什麼是包容?長期的包容會不會變成縱容?”上人回答:“包到包不下去,忍到忍不住了,就是最大的包容。”佛家更言:“忍而無忍生法忍”。忍而無忍就是心中沒有忍的念頭,這是意境很高的修惟,也是忍的最高境界。(转载台灣佛教慈济)

在处理人际问题在‘忍’和‘包容’上,很多人就表现出某种形式上的双重标准。如吸烟习惯,为父母或妻者,在屡教不改,屡禁不止下,惟有后来索性不管了。说到吸烟之坏处,馨竹难书,吸烟者也甚了然,他们其实也会羞愧自责,但烟隐难戒,家人惟有顺之,最多见其吞吐烟雾时,投以愠怒的目光,唠叨几句,总不能殺而止之,况且环顾周围烟友,能戒这陈年痼疾者又能有几人;久而久之,周围至亲心中的忍渐渐在无奈中变成了包容,当然,换成外人,待遇肯定就不一样。

在至亲里面,人們常說婆媳關係難處理,可是也有人說,姑嫂關係比婆媳關係更難處理。这也难怪,嫂子是家庭中的新成员,小姑是“老住户”,不在一起成长,能相处得亲密无间的,可说是凤毛麟角了。 它们之间,缺乏信任,感情上相互封闭,心灵上就是缺乏一种姐妹般的贴心沟通。譬如,在现代的现实家庭里的家务处理,一般由母亲一手包办,很少会叫女儿帮忙,理由是让她专心功课,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而嫂嫂在娘家做惯家务,不能容忍婆婆偏爱女儿,自然会引起厚此薄彼的反感。对于小姑来说,从小在家里长大,其性格习惯是在家里养成的,为家庭成员理解,也应该配合嫂子,调整习性,也要尊重嫂子,双方都应该多看对方长处,少看短处。

总的来说,要维持婆媳姑嫂间的良好关系有很多‘难’:-

1难---要她们之间要彼此尊敬,心胸宽广,保持良好的气度。
2难---要她们之间不坚持己见,不互争长短,避免互不相让。
3难---要嫂嫂体念小姑年轻,受父母宠爱,养成坏习惯,事事多加包涵、原谅与容忍。
4难---要小姑要明事理、而要消除成见,坦诚相处。
5难---要嫂嫂待小姑如姐妹,不可轻视小姑。

其实这些关系不难处理的,除非心无真爱,不存包容。那一些是真爱?如对父母儿女,想一想,你的儿女犯错,你是甚么态度,你会穷追猛打吗?对父母过失,曾宽容过吗?环顾四周人生百態,不乏亲朋中有棄父母不顧者,有和兄弟姐妹断绝关系者,究其根源不外钱财纠葛,如家产分得不公平,或其他个人利益受父母亲不公平对待等等。在孩子众多的家庭,父母时会面对无奈的现实,而有所取舍,要做到全然一视同仁,谈何容易。子女因而不能谅解而积恨于心,待以极端报复行动,而在其需要反哺时而弃之不顾,如此不知感恩行为,情何以堪!如何反馈父母,是人类善良邪恶本性表现,可能有人天生就心无真爱,不知感恩,不存包容,自我中心,处自己利益高于一切,旁人只能徒呼奈何而已。所谓言教不如身教,忠告为人子女者在进行为人不齿的行为时,别忽略自己子女冷眼旁观的小眼睛。

我想,如能以处理上述’烟隐‘的待人态度来解读‘真爱包容’,虽不全中也不远了。更正确的解读‘真爱包容’莫过于父母对幼儿学步的态度,在学步的过程中,宝宝每取得一点进步都受到及时鼓励,跌到时不但不会受到谴责,妈妈还会给予安抚和鼓励,为何在成年人的关系中,人类的心胸竟表现得如此狭隘?这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一些执着于记恨的人,请再认真反省,当你不能容纳别人的缺点时,可想过自己有没有其他别人难容的个性上的缺陷,有没有想过,别人接受你也经过一凡挣扎。

No comments: